
近日,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(以下简称同济医院)妇产科联合多学科团队,成功为95岁高龄的患者沈秀芳(化名)实施高难度巨大卵巢囊肿切除术,一举卸下重达十余斤的“生命负担”。这台极高风险手术的成功,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,更标志着同济医院在超高龄患者综合诊疗、围术期管理与多学科协作(MDT)模式应用上迈上了新的台阶。
高龄老人腹藏“巨瘤”,多学科会诊(MDT)铸就“生命方舟”
前不久,本该安享晚年的沈奶奶被家人送至同济医院。她食不下咽、呼吸急促,瘦弱的身体却挺着一个如足月妊娠般的巨大腹部。经检查,一个直径超过20厘米的卵巢囊肿几乎占据了她整个腹腔,严重压迫心、肺、胃肠。
“这个巨大的肿瘤本身就是一个‘定时炸弹’,随时可能导致老人心肺功能衰竭。”同济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邬素芳坦言。然而,为一位95岁、伴有多种老年基础病的患者进行手术,麻醉、手术本身以及术后恢复的每一道关卡都步步惊心,无异于在刀尖上舞蹈。是迎难而上,还是保守观望?这道难题摆在了整个医疗团队面前。
手术现场
面对超高龄带来的极限挑战,单一科室的力量已显不足。在邬素芳的果断决策下,医院迅速启动了最高规格的多学科会诊(MDT)。麻醉科团队提前介入,量身定制了对生理干扰最小的“围术期生命护航计划”;心血管内科、呼吸内科专家严阵以待,全力保驾心肺功能;输血科备足血源,重症监护室(ICU)预留床位并制定完善监护方案……各学科精锐力量迅速集结,形成了一个紧密协作的“生命守护团”。
经过严谨、审慎的评估与推演,团队最终达成共识:手术是解除痛苦、挽救生命的唯一有效途径,且必须采用创伤最小、时间最短的精准方案。最终,团队决定为沈奶奶施行“剖腹探查术+卵巢肿瘤切除术”。
手术台上与“时间竞赛”,精心照护创造“生命奇迹”
手术当日,无影灯下,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战悄然打响。医院麻醉科主任朱颖霞亲自实施麻醉,以最轻柔的方式为老人进行麻醉,并全程紧盯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。
手术台上,邬素芳带领团队,以精湛的技艺和极大的耐心,在毫米之间精细操作,巧妙避开密集的血管与粘连组织,小心翼翼地分离肿瘤。整个过程快、准、稳,力求将出血和组织损伤降到最低。最终,一个重达十余斤的巨大肿瘤被完整切除。当压迫解除的那一刻,老人的生命体征也随之趋于平稳。整台手术从麻醉到结束,耗时不足两小时,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手术对高龄患者的打击。
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
对于超高龄患者而言,手术成功只是闯过了第一关,术后的康复更是至关重要。医院妇产科护理团队为沈奶奶制定了“一对一”的特级护理方案:术后6小时协助翻身,24小时内帮助其在床旁坐起,有效预防了肺部感染和血栓;营养团队提供精准到毫升的肠内营养支持;多模式镇痛让老人免受疼痛之苦……医护人员不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照护,更给予了家人般的温情陪伴,为她梳头、陪她聊天。
在全体医护人员精心呵护下,沈奶奶恢复神速,术后第十天便康复出院。出院时,家属激动地送上锦旗,连称“奇迹”:“跑了多家医院,都因年龄太大不敢接手。是同济医院的医生敢于担当,给了我奶奶第二次生命!”
多学科联合诊疗,彰显医学温度
“为超高龄患者实施手术,考验的远不止是手术刀本身,更是一个医院综合救治能力、多学科协作水平与人文关怀精神的集中体现。”邬素芳在总结此次手术时表示,“这台手术的成功,是我院MDT模式协同攻关的又一经典案例。它生动诠释了‘以患者为中心’的核心理念——在面对生命时,我们既要严格遵守医疗规范,也要勇于突破传统年龄禁区的思维定式。只要有一线希望,我们就会倾注百分百的努力,用技术、担当与仁心,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尊严。”
据悉,同济医院妇产科作为医院重点学科,近年来在盆底疾病、妇科肿瘤及高危孕产妇救治领域不断取得突破,其强大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已成为处理复杂、疑难病例的常规利器。此次成功救治95岁高龄患者,再次印证了该院在高龄、高危患者围术期管理方面的综合实力,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挑战提供了宝贵的“同济经验”。
康乾配资-炒股配资平台排名-配资炒股开户平台-安徽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