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盛大夫,我妈最近总说鼻子闻不出香臭,走路还老打趔趄,您看这是不是帕金森的前兆啊?”诊室里,52岁的周女士扶着母亲坐下,语气里满是焦虑。盛大夫一边翻看病历一边说:“很多人不知道,帕金森的早期信号藏在‘吃喝拉撒睡’里,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毛病,可能比手抖来得更早。”
这些“中医信号”,藏在生活细节里
70岁的刘奶奶最近总抱怨“炒菜放多少盐都尝不出味”,走路时脚像粘在地上,盛大夫把脉后发现,她舌体偏瘦、苔少,脉弦细,结合症状判断是“肝肾阴虚”的表现——这正是帕金森病在中医“颤证”范畴里的早期信号。
中医认为,帕金森的早期症状与肝、脾、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,这些“暗号”尤其要注意:
嗅觉失灵:中医讲“肺开窍于鼻”,而肺与脾相表里,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,鼻窍失养,就会闻不出气味。很多患者发病前3-5年,就会出现“香臭不分”的情况。 走路发僵: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,就像老树缺了水分,枝干会发僵。患者常说“腿沉得抬不动”,起步时要晃几下才能迈开步,这在中医里叫“筋脉拘挛”。 睡眠乱蹬:夜里睡觉总踢腿、喊叫,甚至摔下床,中医认为这是“肝风内动”的表现。肝属木,若肝阴不足,虚风扰动,就会在睡眠中显现躁动。 面部发木:家人发现患者“不爱笑了”,表情像戴了面具,这是“脾虚失运”导致气血不能濡养面部肌肉。有的患者还会出现眨眼减少,中医称为“目睛失养”。展开剩余56%65岁的张大爷就是因为把“走路发僵”当成“老寒腿”,自己贴膏药延误了调理。等出现手抖时,盛大夫发现他已经有明显的“筋脉瘀阻”,调理起来就费了些功夫。
盛大夫强调:“比如同样是走路慢,衰老导致的是‘力不足’,而帕金森早期是‘筋不柔’,摸脉时能感觉到后者脉弦紧,像按在绷紧的琴弦上。”
发现信号该怎么办?中医有办法
盛大夫常说:“帕金森早期就像刚发芽的杂草,及时调理能控制住。”他给出的3个建议很实用:
先调脾胃:脾虚是早期常见问题,每天喝山药莲子粥,能健脾益气。炒菜时加些生姜、白蔻,温通脾胃,帮助气血生化。 按揉穴位:每天按揉太冲穴、足三里、肾俞穴,每个穴位3分钟,以酸胀感为宜,能缓解早期僵硬。 练“松筋功”: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,双手慢慢上举再缓缓放下,重复10次,能舒展筋脉。中医认为“筋柔则骨正”,早期练这个动作能预防筋脉拘挛。盛大夫的贴心提醒
“很多人一听可能是帕金森,就怕得‘手抖到不能动’,其实没必要。”盛大夫安抚患者时总说,中医调理讲究“未病先防,既病防变”。
盛大夫曾接诊过一位早期患者,通过“除颤祛拘汤”加减调理,半年后不仅症状没加重,还能每天去公园打太极。“关键是别等‘木已成舟’再调理,肝脾肾的功能损伤越轻,调理效果越好。”
如果家里老人出现“嗅觉失灵+睡眠躁动+腰膝酸软”的组合,不妨找中医看看。盛大夫常说:“对付这种病,中医就像‘松土除草’,早一天动手,土壤就早一天恢复生机。”
发布于:北京市康乾配资-炒股配资平台排名-配资炒股开户平台-安徽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